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学校首页|学院首页|学院概况|教学科研|党建工作|团总支|招生就业|现代传媒教学实验中心|交流合作|资料室
 教研信息 
 精品课程 
 特色专业 
 重点建设学科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 
 基地建设 
 教学大纲 
2010版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2020-05-18 21:22   审核人: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0068  

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学时/学分:36/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开课教研室: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学基础理论和视角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涉及了解和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阐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  

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一般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的产生  

二、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  

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构成要素,理解文化的涵义、分类、特性、结构与功能以及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社会的基本概念,掌握文化的构成要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文化的功能。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涵义  

二、社会的类型  

三、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的构成要素  

一、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  

二、社会关系  

三、社会行动  

第三节 文化  

一、文化的涵义与分类  

二、文化的特性  

三、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1.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理解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社会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社会化的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化的含义和类型;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第二节    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一、社会化的实施机构  

二、基本社会化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一、个性及其形成  

二、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三、个性与民族性  

第四章    社会互动  

1.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掌握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社会角色,理解社会互动的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社会互动的类型等基本概念,掌握社会互动的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过程;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三、社会互动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二、符号互动理论  

三、常人方法学  

四、社会交换论  

五、人际互动  

第三节    社会角色(情景模拟)  

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群体及其类型、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理解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等基本概念,掌握社会群体的功能。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初级群体的功能。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与特征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三、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与维持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及其变化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小组讨论)  

家庭的涵义与类型  

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家庭的变迁  

第六章  社会组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解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科层制、家长制等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评估。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与构成要素  

三、社会组织的结构  

第二节 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一、组织的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二、组织的运行  

三、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家长制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三、行为社会科学的管理理论  

四、组织文化  

五、组织管理中的参与  

六、中国的单位组织  

第七章    社会阶级与社会分层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分化与阶级、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理解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以及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地位及其差别;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阶级  

一、社会分化  

二、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三、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四、等级、身份与种姓  

第二节    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的涵义与特点  

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社会分层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与类型  

二、社会流动的模式  

三、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章    社区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区的概念与构成、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以及城市化,理解社区研究、城乡关系以及我国的城市化。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社区、城市化等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域环境与社区发展;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与构成  

二、社区的类型  

三、社区研究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社区互访)  

一、农村社区  

二、城市社区  

三、城乡关系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涵义与动力  

二、城市化的进程  

三、我国的城市化  

第九章  社会制度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类型、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理解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制度变迁的因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设置的构成、特征和类型;经济设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类型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社会制度的体系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    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化  

二、制度变迁  

三、我国的体制改革  

第十章    社会问题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社会问题的认定,理解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以及人口问题、劳动就业问题、贫困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问题的基本概念,社会问题的影响和形成因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价值冲突理论;文化失调理论。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认定  

四、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  

第二节    人口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评析)  

一、人口问题的实质  

二、人口理论  

三、中国人口问题  

四、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途径  

第三节    劳动就业问题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与类型  

二、失业及其成因  

三、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  

第四节 贫困问题  

一、贫困的界定与类型  

二、关于贫困的理论  

三、我国的贫困问题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社会控制的方式,理解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控制的基本概念,越轨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控制的功能与意义;社会控制手段。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  

一、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四、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方式  

一、习俗、道德和宗教  

二、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  

第三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情景模拟)  

一、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二、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  

三、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工作的价值、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社会政策的发展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在我国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政策的制定程序;影响社会政策执行的因素。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理念与制度类型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政策  

一、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政策的功能  

三、社会政策的过程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政策的发展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重构  

二、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在保障民生中的地位与功能。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变迁及其类型、社会规划,理解社会变迁的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社会变迁的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一、社会变迁的涵义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三、社会变迁的因素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  

二、历史循环论  

三、社会进化论  

四、功能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五、冲突论的社会变迁观  

六、吉登斯的社会变迁理论  

第三节 社会规划  

一、人类理性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二、社会规划及其类型  

三、社会指标体系  

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涵义、内容与特征,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化的基本概念,现代化的理论模式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的现代化。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化的涵义、内容与特征  

一、现代化的涵义  

二、现代化的内容  

三、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模式  

二、工业社会理论模式  

三、理性化理论模式  

四、吉登斯的多维现代性理论模式  

五、哈贝马斯的系统生活世界两层次现代化理论模式  

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现代性的批判  

第三节 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一、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点  

二、社会趋同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对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论述  

三、中国的现代化  

第四节 后工业时代与现代化  

一、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拉什的去组织化的资本主义  

三、西方社会的后现代化  

四、消费社会论  

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点、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点  

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三、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研究题目的选择与确定  

二、提出研究假设  

三、概念与课题的操作化  

四、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  

五、调查的组织准备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  

一、访谈法  

二、问卷法  

三、观察法  

四、文献法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调查资料的整理  

二、资料分析  

三、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学时分配表  

1.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序      

内容      

课时      

备注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4      

       

     

社会及构成      

2      

       

     

人的社会化      

2      

       

四       

社会互动      

1      

       

     

初级社会群体      

2      

       

     

社会组织      

2      

       

     

阶级与阶层      

4      

       

     

社区      

1      

       

     

社会制度      

4      

       

     

社会问题      

1      

       

十一      

社会控制      

2      

       

   十二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2      

       

十三      

社会变迁      

2      

       

十四      

社会现代化      

2      

       

   十五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1      

       

   十六      

汇总复习      

4      

       

合计      

       

36      

       

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  

(一)主用教材:  

《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主编王思斌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二)参考书:  

 1.《社会学》(第四版,中文版)主编[英]安东尼·吉登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2.《社会学》(第10版)       主编[美]D·波普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  

3.《社会学》(第四版,中文版)主编童星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  

   

执笔:李富荣  

审定:袁辉   商忠  

附件【《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doc已下载
关闭窗口
访问人数:
 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学科研 | 党建工作 | 团总支 | 招生就业 | 现代传媒教学实验中心 | 交流合作 | 资料室 

版权所有:新闻传播学院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191号
电话:0373-3683503      邮编:453003